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股强劲的清风,吹散作风积弊,重塑党风政风。这一规定所蕴含的价值内核,与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契合,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中,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教育工作的紧密联系,扎实推动其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对于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深远。
精准把握教育“三大属性”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逻辑
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推动了党风政风建设,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清正务实的新风尚。从教育的“三大属性”出发,梳理其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教育的政治属性,要求教育必须“姓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治校的每一个环节,是教育的根本遵循。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其作风建设水平和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为教育划出不可触碰的政治红线,促使教育工作者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以政治引领为育人的鲜明底色,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确保立德树人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人民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为民”。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人民属性聚焦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与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高度一致。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倡导的务实作风,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有效破解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教育工作者应始终践行“教育为民”的宗旨,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全力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教育的战略属性强调教育必须“利国”。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基石,承载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教育强国战略相互促进、协同发力。教育工作者要勇担“强国育才”的使命,将战略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借助中央八项规定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提升教育治理效能,为教育改革清障护航,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全面认识教育领域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讲台是思想传播的阵地,课堂是检验作风的考场,教师的作风则是交给学生和社会的答卷。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保障。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前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严明政治纪律、坚守对党忠诚摆在首位,促使教育系统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精准落地,有效防范办学方向偏差、意识形态工作弱化等问题,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作风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教师的廉洁自律、学校的务实风气,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深远影响。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能够督促广大教师坚守廉洁从教的底线,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抵制利益诱惑,在教学、科研和师生交往中弘扬清廉之风,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实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有助于引导教育聚焦国家需求,深耕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等举措,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助力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多管齐下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教育领域落地见效
坚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是教育规律与党的作风建设规律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教育部党组要求,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教育规律深度融合,以优良作风培育时代新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行动。
提高思想认识,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根办学治校的主阵地。尽管学校常被视为“清水衙门”,但近年来学术权力资本化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已渗透到学术领域。教育工作者要把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首要任务。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与党性教育、廉洁教育有机贯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聚焦立德树人,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在教学科研中践行育人初心,在管理服务中彰显对师生的关怀。一方面,将中央八项规定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岗前培训和师德考核体系,通过专题党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导教职工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确保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规定要求对标对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三尺讲台这一教育主阵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让清廉文化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使治学过程成为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课堂。
坚持以身作则,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细微之处彰显力量。教育工作者要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行为准则,争当“三个表率”。一是争当先学深学的表率,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走在前列、树立榜样;二是争当遵规守纪的表率,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组织引导师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争当干事创业的表率,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中,把心思放在岗位上,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作风决定事业的成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教育领域全面落实,既要在政治高度上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一致,又要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落实的精度。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成为刚性的纪律约束,更融入血脉,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自觉行动,以优良的作风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张峥,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帆,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5年4月18日